世俱杯时间-匈牙利男篮一路奋战梦幻篮球之旅
大生产运动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作为各根据地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的努力目标。这个口号在解放后,当全国或某个地区出现经济困难的时候,一直是党和政府鼓励人民生产自救的行动号令。
1941年到1942年,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残酷“扫荡”与国民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非生产人员的大量增加,使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毛泽东回顾这时的情形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党和毛泽东主席号召边区军民更加努力地开展生产运动,以使边区的财政经济由半自给转到完全自给。
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运动由此进一步发展起来。在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其控制区域内发动的一场军队屯田和鼓励生产的群众运动,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党政机关、军队、学校普遍参加生产运动,逐步达到粮食、经费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同时,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组织劳动互助,发展经济,以改善生活和保障供给。通过这场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中共控制区域基本实现了经济自给自足。
大熊老师友情提示,大家耳熟能详的南泥湾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当时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大生产。经过三年奋战,三五九旅在缺乏生产自己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昔日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敌后军民在频繁的反“扫荡”作战中,实现劳武结合,一面战斗,一面生产。
毛泽东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大生产运动起到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继续坚持长期抗日的目的;缓解了军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扼杀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企图。
同时,“通过参加生产,提高劳动观念,增强官兵关系、上下关系,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军民关系,军政关系,保证我们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它不仅支持了艰苦的抗战,而且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干部,使他们不仅会进行革命战争,也学会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实现自我发展。从现实意义上讲,大生产运动为当代人带来丰富的精神财富,带来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要使国家发展壮大,主要还是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例子,说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是当代人工作学习、生活、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大熊老师想唠叨一下,针对大生产运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要求我们都要有自己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实践方式,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生活中的任何困难,都不会把我们逼进死胡同。相反,它会给困境中的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能力。一旦我们与悲剧、困难,或者不幸不期而遇,请不要心灰意冷,万念俱灰,而要把这些不如意,作为对自己的一次考试、一次历练并心存感激。
著名书籍《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说过,“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要立刻解决,不然他们就会思绪烦乱、寝食不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但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这种心态更为可怕,通常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向着困难前进,直面惨淡的人生。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 这本书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不好意思,大熊老师感慨良多,心绪复杂,希望这期的心得分享大家能喜欢,辛勤自勉,岁月不待人,大熊老师与同学们共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